當前位置: 壩上草原旅游網 >> 草原民俗文化 >> 蒙古族歷史傳說
[來源:來自網絡] [編輯:草原風] [瀏覽:次]
成吉思汗畫像
“一代天驕”成吉思汗不僅在現今中國,就是在世界上也是婦孺皆知。在《沁園春·雪》里,毛澤東稱成吉思汗為“一代天驕”。什么叫“天驕”呢?“天驕”就是 “天之驕子”的簡稱。漢朝稱匈奴人為“天之驕子”,意思是匈奴所以強盛,是上天驕寵的結果(亦有他種解釋)。毛澤東稱成吉思汗“一代天驕”,是因為成吉思汗在歷史上曾經叱咤蒙古高原,統一蒙古各部。他統率蒙古鐵騎,改寫了世界歷史的進程。
講到成吉思汗,有必要了解蒼狼白鹿的傳說。據記載,早先的蒙古部落分布在鄂嫩河中上游和肯特山地區,凡是源于額爾古納·昆的氏族都被稱作蒙古人。孛兒帖那 (蒼狼)是從額爾古納·昆遷出的蒙古部落的首領,他與豁埃馬闌勒(白鹿)結合,繁衍后代。他們的子孫中有一位朵奔篾兒干,娶阿闌豁阿為妻。據說阿闌豁阿在丈夫死后,因感受天光,生下三個兒子,他們的后代即稱為尼魯溫蒙古,尼魯溫的意思是“腰”,表示他們出自阿闌豁阿的純潔之腰,是不平凡的人。三個兒子中最小的叫孛端察兒,他是孛兒只斤氏族之祖,成吉思汗即出自這個氏族。
公元1162年,蒙古部落的一位英雄也速該(鐵木真的父親),率眾攻打塔塔兒部獲勝,俘虜了名叫帖木真兀格的酋長。十分湊巧的是,當也速該凱旋回到鄂嫩河畔的帳幕時,他的妻子訶額侖恰好生下一子,依照蒙古記功的習慣,也速該以所俘酋長的名字為兒子起名為鐵木真。鐵木真九歲那年,父親帶他到弘吉剌部去求親,在也速該回來的路上,經過塔塔兒人的營盤。塔塔兒人酒肉款待,卻暗中下毒,也速該回到家中便不治而亡,鐵木真家從此中落。
鐵木真在極為艱苦的環境下長大,他忍辱負重,重振家業。幾多失敗,幾多勝利,鐵木真不僅懂得了謀略,而且學會了拼殺。他能夠運籌帷幄,決勝千里;也能夠身先士卒,沖鋒陷陣。他麾下之軍隊有嚴明的紀律,靈活巧妙的戰術。他聯合王罕、札木合擊敗了篾爾乞人,消滅了毒死他父親的塔塔兒部落,報了殺父之仇。之后,他又同王罕合兵,打敗了札木合;緊接著又消滅了王罕,最后戰勝了當時蒙古高原最強大的乃蠻部落。至此,鐵木真終于把蒙古草原各部統一起來。
1206年春,鐵木真在斡難河源召開忽里勒臺大會,即大汗位,號“成吉思”,建立了大蒙古國。之后,成吉思汗發動了整個13世紀最大規模的對外軍事進攻。蒙古軍隊的足跡遍及亞、歐兩大陸的廣大地區,征服了許多國家,為各國文化的交流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。成吉思汗的對外軍事擴張,主要可以分為兩個方面,即西征和南下。西征的結果是逐步形成了蒙古四大汗國,分別是:欽察汗國、察合臺汗國、窩闊臺汗國和伊利汗國。其子孫在經歷了70多年的南下征服,最后創建了規??涨暗脑醭?。在這大漠滄桑景區,人們即可按照西征路線的雕塑,追尋當年蒙古騎兵鐵蹄留下的足跡。
成吉思汗曾三次率兵征討西夏。1227年,最后一次對西夏用兵時,成吉思汗身負重傷,且因天氣炎熱故病勢加重。他預感不久于人世,留下遺言,立窩闊臺為大汗繼承人。又根據自己多年對金戰爭的經驗,制定好滅亡金國的戰略。窩闊臺遵循遺言,滅了金,為元朝的大統一奠定了基礎。
成吉思汗的成功,得益于他的雄才大略。他“深沉有大略,用兵如神,故能滅國四十,遂平西夏”。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,他仍能不屈不撓奮斗到底。他善于撫眾,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,有超人的組織才能,在他的帳下聚集了來自各個部落、各個國家的杰出人物;他具卓越的軍事天賦,能制定正確的戰略,對守土定居國家充分發揮了騎兵的優勢,攻無不克;他深明治國之道,創立了游牧帝國的統治秩序,雖然他不識字,但懂得倡導文字,將各種文化為己所用。在他身上,集中體現了一個成功人物所應具備的諸多品質,不愧為“一代天驕”。他永遠是蒙古人心目中的神圣。
人物
成吉思汗逝世后,蒙古軍隊勢如破竹,滅了西夏和金朝,同南宋小朝廷只隔一條淮水。1251年蒙古國的汗位由蒙哥(忽必烈的哥哥)繼承,他把漠南的軍事大權完全交給了忽必烈。公元1258年,蒙哥派忽必烈進攻鄂州(湖北),派大將兀良合臺攻潭州,自己則親率大軍過六盤山,進攻四川。
蒙哥在征南宋攻打四川合州時中了箭,死在軍營中,而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正乘機圖謀汗位。忽必烈得知這一消息當機立斷,馬上同南宋簽訂和約,迅速率兵北上。1260年,忽必烈在部分蒙古軍政要員的支持下,在開平府,也就是今天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境內的元上都,搶先登上汗位。1271年,忽必烈下詔改國號,把蒙古汗國更為大元帝國,此前七年,改燕京為中都,即今天的北京。1272年,他又把中都改為大都,并宣布在此建都。第二年元旦,忽必烈接受群臣朝賀,正式把都城遷往大都。六年后,也就是1279年,忽必烈徹底消滅了腐朽沒落的南宋王朝,完成了國家的大統一。
忽必烈實現了歷史上空前規模的大統一,結束了從唐末以來戰亂不止的分裂局面,為中國歷史的推進作出了貢獻。忽必烈曾讓八思巴管理西藏。八思巴是當時西藏喇嘛教薩迦派的首領,7歲就被譽為神童,能誦經數萬言,且能通曉其大意。 1264年,忽必烈下詔,讓八思巴全權負責佛教和藏族地區的一切軍政大事。忽必烈敢把這樣的重任交給八思巴,其魄力之大,見識之高,可以想見。結果,八思巴不僅把西藏治理得井井有條,而且促進了多民族的文化交流。忽必烈此舉,基本結束了西藏300余年的戰亂局面。
忽必烈還能夠不拘一格,重用人才。他任用各族有識之士,采納他們的合理建議。比如,他改國號為大元以及設中書省等機構,就是采納了漢人劉秉忠的建議。在這里特別說一下忽必烈重用安童之事:安童原是忽必烈弟弟阿里不哥的部下,阿里不哥被打敗之后,忽必烈拘捕了他的部下千余人,其中就有安童。忽必烈發現安童很有才能,準備用他,但為了考察安童的見識,就故意對他說:“我想把這千余人統統處死,你看如何?”安童說:“人各為其主,您剛得了天下,就因私仇而胡亂殺人,將用什么去征服未歸附的人呢?”忽必烈聽了大喜,說道:“你的想法與我不謀而合。”1265年,安童才18歲,忽必烈任命他為光祿大夫,中書右丞相。后來,安童守邊10年,立下了赫赫戰功。由此可見,忽必烈不愧為成吉思汗的子孫,也是一代圣主。